黄河科技学院

理工实验大楼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樊雪婧 通讯员 田菊

国内第一民办本科高校,是什么样子的?

随着武书连2021年中国民办独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的发布,黄河科技学院再次惊艳了朋友圈:以4.027分获得第1名。

对于黄河科技学院来说,这点成绩不算什么,全国200所民办大学,她连续四年稳居榜首。这不是“凡尔赛”,是实打实闯出来的!

好成绩的背后,是三十七年的不辍耕耘。练内功,增外援,用“两条腿”走路,让这所民办一流应用科技大学建设的脚步迈得既稳又实。

“聚英才而用之”

内培+外引,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教育如何与实际接轨?黄河科技学院找到了答案: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这里,老师都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教师,也是工程师、律师、会计师……学校坚持外引内培,致力于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确保产教融合顺利推进。

对外“引进来”做“增量”,打破教师和技师的界限,积极引进柳冠中、何晓佑、张福昌等近百位艺术设计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工厂式院校、院校式工厂有机融合。目前,学校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9人担任行业导师。

对内盘活现有“存量”。每年学校都会选送专任教师到复旦大学、汉威电子科技等高校和企业进行深造或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800余人。

同时,学校还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全国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教师150余人。

“融学科而新之”

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特色学科专业集群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当这些热词走进黄河科技学院,就不再是单薄的文字,而是人才的“流量池”。

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如火如荼,探索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的ICT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和课程体系;在现代农业工程研究院,学校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打造校校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新模式……用好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学校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三个专业实习基地获批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2020年,河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也落户学校。

目前,学校集聚了人工智能、材料、机械、自动化、文化创意等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凸显了对区域及河南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9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14个。学校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一流本科专业、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对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

“联企业而融之”

四联互动合作,让产教融合驶入“快车道”

工学部学生小宇,正在学校创客工厂的实训车间里忙活得满头大汗。每天上完基础课,小宇和同学们都会来到车间里,通过仿真模拟、数控操作来制作缸压阀门和轴心。

而这只是黄河科技学院产教融合的缩影之一。以问题为发端,面向企业、社会需求;以应用为导向,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毕业生,产教融合的定位与理念在黄河科技学院早已深入人心。

中关村发展集团、宇通集团、河南投资集团……这些行业大咖就在校园里,学生们摸得着看得见。

在产教融合“快车道”上,黄河科技学院高速行驶着:目前,学校重点打造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等6个特色专业集群和8个现代产业学院;成立“电子信息”等13个省市级名师工作室;“体医融合”“智游”等6个创新班(订单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1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

不仅如此,学校与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共建网络安全学院、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2020年与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扩大到25人。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