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家把三农问题列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工作是现代中国立国的根本、强盛的关键。10月27日,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于向东,融媒体中心主任张克宣,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副主任张晓兵、办公室主任张昭希前往焦作市温县番田镇段村开展实地调研。

河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杨萌芽、院长武新军、研科办主任庄鹏涛一行专程赶来,与省政府办公厅原副巡视员李玉梅,河南日报社三门峡分社社长王晓平,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张爱萍,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李庆华,河南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原院长陈兴义,河南省食养研究院院长冯梓恒,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秘书长王龙卿等省内专家一道前往千年古段村汇合开展调研。

黄河科技学院

温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石玉龙,番田镇镇长马继辉,段村党支部书记秦鸿党,段村非遗传承人秦鸿凯,段村籍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秦凌杰与前来调研的专家会面,并在村图书室举行座谈。

段村坐落在温县县城正西22公里处,地处温县、孟州市和沁阳市三县(市)交界,是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种植专业村,国家级优质小麦玉米品种种植基地,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黄河科技学院

在座谈会上,鲁枢元教授指出,农业不仅是一种产业,更重要地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农业文化、树立尊重耕种文化的新态度,农民就有可能过上比城市居民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乡村就是乡村,乡村文明建设不能走城市化的路子,应当把乡村建设成更符合生态精神、更适宜人类诗意栖居的“乐境”。后现代的乡村有可能成为比大都市更舒适、温馨、和谐、健康的理想家园。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即所谓的“耕读文化”恰恰就具备这样的内涵。“耕”是田间劳作;“读”则是心灵陶冶。“耕读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有机渗透,是“田园”与“诗意”的美妙结合。

杨萌芽书记表示,段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应充分挖掘,讲好段村故事,把农村原生态保护好。文化赋能乡村,段村应倡导乡村诗意生活,催生内生动力,多方协同,既保护又传承,走出自己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

武新军教授说,鲁教授阐释自己对农村的理解,主张乡村要区别于城市,不必要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乡村要能安放人的心灵,要以低物质消费,获得高生活质量。人类有着回望过去的本能,有着掌控更多时间的渴望。段村虽有不少两三百年前的故居,可惜夹杂了太多历史变革的痕迹,如何形成“时间”的封闭性,以生成心回故乡之感,则还需要更多智慧。

李玉梅为这次活动在农民与学者之间架起桥梁。她说,段村有中原乡村质朴的缩影,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人文学者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现出传统村落的美,将为村子带来新的生机。

温县宣传部长石玉龙向大家介绍了温县和段村的现状,并对到来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在座谈尾声,村支书秦鸿党表示,听到各位专家的发言很激动,已经开始结合专家们提到的意见思考村子的发展方向,希望继续得到诸位专家的关注与支持。

黄河科技学院

副校长于向东在总结中表示,中央十分重视三农工作,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胡大白教授早就有心在乡村建立调研基地的想法,此次河南大学、黄河科技学院要与段村相结合,共同探索一条振兴农村、创建新时代的乡土生态文化的道路。

黄河科技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融媒体中心张克宣主任从媒体角度阐述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对外合作办公室主任张晓兵从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和校企合作等政策扶持方向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黄河科技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会后,专家们开始徒步在村里村外实地考察。段村落街道古朴,院落素朴,从几十年前的老屋到二百多年前的古宅,真实地保留了从清朝中期以来的建筑特点。大田里丰收的山药正在开挖;拥有两万多册图书的阅览室透递出浓郁的耕读气息;村子里百岁老农的精神面貌让学者们叹为观止。学者们还实地查看了仰韶文化遗址凤凰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更加立体地感受了段村历史文化的风貌。

黄河科技学院

通过此行调研,黄河科技学院领导及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对段村的自然环境面貌和历史文化传承有了初步的考察和了解,同时在各行业专家的交谈中启发了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在国家当前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下,期待用生态理念和文化角度与乡村发展结合,脚踏实地的做出研究成果,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自己的奉献。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