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黄河科技学院创校之初,“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初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的办学目标,都让胡大白董事长迫切感到“必须在学校建立党组织”。然而,当时对于民办学校要不要建立党组织、如何建立党组织、隶属关系如何归属等问题既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也没有先例。苦苦追寻,10年找党,1994年,学校终于正式建立党组织。1997年,全国第一个民办高校党委在黄河科技学院成立。
“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就会有使不完的劲儿。”“一所学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才能扎扎实实把教育办好。”建校40年来,“党建情结”在胡大白心中一直占着很重分量。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办学、兴校、育人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黄河科技学院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模式,创立了“以党校和青年突击队为抓手,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组织格局。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荣誉称号。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把牢正确办学方向。黄河科技学院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四项机制”。通过落实党委书记与董事长、校长沟通机制,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机制,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确保党委充分参与重大决策,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强化党委政治核心地位。学校还积极创建“清廉学校”,在教育部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中获奖3项,获奖数量位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1件作品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委认真执行党代会制度,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创新党建机制,形成“一个核心、两个抓手”的工作特色。“一个核心”就是以党建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两个抓手”是指党校和青年突击队,党校是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主阵地,青年突击队是党员培养的有效载体。除了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获得河南省高校党建创新项目一等奖等,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直属党支部党建工作案例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库。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道德讲堂”“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青春榜样”系列教育活动等,使学生在与典型人物近距离接触中产生情感共鸣、获得道德启迪。加强网络、课堂阵地管理,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黄科院故事,黄河心语网站获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团委微博获评“河南最具创新价值团委官微”。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党员发展全过程。坚持“三早、一抓、一严”教育培养模式,遵循“早发现、早选苗、早培养”原则,在新生军训中,每年都有90%以上的学生提出入党申请。抓好党校教育,学生在入党前后必须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发展对象、新党员“四级”培训。严格发展程序,从培养环节、材料审查、规范程序等方面严格把关,学校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校”等荣誉称号。
以工作创新为抓手,打造思政工作品牌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黄河科技学院建强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合力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守好思政课堂主阵地,凝聚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制定《黄河科技学院思政课特色课堂实施方案》,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举办“文化故事慧”,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举办“观影学史”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采取领导听课、督导查课、学生评课等形式,将思政课堂分为精彩、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督促教师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打造思政金课的同时,充分挖掘凝练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河南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层建设,打造辅导员人才梯队。配强一线专职辅导员队伍,将辅导员分为“学校核心—学院核心—一般辅导员”三级,强化核心辅导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辅导员队伍整体发展,多名辅导员获评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将辅导员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素质教育、学生事务等业务主攻方向分类培养,鼓励支持辅导员开展课题研究,设立校级思政专项课题并给予经费资助。严格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辅导员职称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设置科级、处级辅导员岗位,有效激发了辅导员的业务钻研热情。
建好工作室,激发思政人员创新活力。按照“工作有平台、发展有方向、学科有归属、专业有依托”的思路,将思政工作人员划分至15个工作室。公民责任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开展“读经典,我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其项目荣获全省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探索“教育+宣传+关注”工作模式,编写的《青春路上与你同伴——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优秀成果特等奖,学校入选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获评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特色学校;学生事务指导工作室创新事务工作方法,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实施“1234”工作法,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学生扮演的“社会公民”“大学生”“黄科院人”三重角色入手,用“1234”工作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迈好成人第一步。“1”即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校爱学习目标,“2”即重点实施“朋辈领航”和“导师护航”工程,“3”即全面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4”即坚持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学校获评河南省高校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和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郑灏东,“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靳利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魏国胜,“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人物”宋广东、王玉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段志秀、张大奎等一批先进典型。
创新育人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秉承民办教育事业公益性,参与发起“(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并作为副主席单位签署了《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公约》。学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接受残疾学生就读,被评为“助残先进单位”;免费举办下岗女工培训,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妇女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同时,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培养,建有高标准音乐厅、综合体育馆、理工实验楼等实验实训场地,既服务教学,又对社会开放;开设“黄河讲坛”和“人文素质讲座”,航天专家戚发轫院士、音乐教育家金铁霖、著名导演翟俊杰等专家学者曾到校讲学。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建立根,思政铸魂,黄河科技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推动立德树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为学生成长成才筑牢了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