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敦荣 教授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今年是黄河科技学院建校40周年,也是胡大白先生从教60年。谨祝黄河科技学院生日快乐、前途更加光明美好!
恭祝胡大白先生从教60年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我与胡大白先生相识有近30年了。199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委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亚太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潘懋元先生安排我协助他做会务工作,我负责与参会人员联系、安排他们的参会事务以及会议协调工作。会议正式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邀请的亚太地区国家政府官员和著名专家,分别来自印度、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中国等10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会议特邀中国民办高校18位校长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胡大白先生是其中之一。在我的印象中,胡大白先生是唯一的女性,到今天仍然活跃在民办高教界的,只有胡大白先生了。
王建庄指出:“研究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绕不开黄河科技学院,绕不开胡大白。”这句话说得很到位。实际上,从古至今,教育事业发展总是与学校和具体人相关联的。教育家是教育事业的擎天支柱,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教育发展史上,一代又一代人民教育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中国当代民办教育发展史上,黄河科技学院无疑占有一席之地,处于显著位置;胡大白先生更是为民办教育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取得了不世之功,是公认的、杰出的民办教育家。
在与胡大白先生相识、交往的近30年里,我一直关注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与发展,特别注意胡大白先生办学治校的过人之处。
一、坚定的信念
胡大白先生从教60年,她所经历的坎坷而艰辛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际遇非一般人可比。
1964年,她开始了自己的从教生涯,先后在郑州十三中和郑州七中从事基础教育工作11年。
1975年,她进入郑州大学任教,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1984年,她投资30元创办自学考试辅导班,开始了举办民办教育的人生历程。
1994年,她创办的黄河科技大学获批普通专科教育资格,学校更名为黄河科技学院。
2000年,她全心投入、艰辛付出的黄河科技学院获批普通本科教育资格。
谁能想到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竟办成了大学!不仅如此,她创办的黄河科技大学是中国第一批获得普通专科教育资格的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是中国第一所获得普通本科教育资格的高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下,民办普通高校的办成让多少“民办人”殚精竭虑,有令多少人望而却步、中途退场!胡大白先生坚定地走好了每一步,走出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片蓝天。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她不可能支撑到今天。
今天的黄河科技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在校生三万余人的大学。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四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占地40%。建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自建两家附属医院,建有各科类实验室136个,实验分室428个,校外实训基地252个;教学科研仪器总值5亿元;馆藏图书387万册。这样一所大规模的大学拥有无穷的力量,它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胡大白先生为学校提出“三为”办学宗旨,即“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她又为其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使它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不忘初心得始终——胡大白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一书记载了胡大白先生的解释:“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后来又引申了‘两个全心全意’,一个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个是‘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2008年评估之后,我们又引申为‘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有人说把‘最’去掉,我说不能去掉,这不是说我们‘是’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而是我们‘办’一所,这个目标永远达不到,我们就永远在路上。但这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们全体教职工要向这方面努力。”从中可以看到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宗旨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胡大白先生的办学信念和精神追求。
二、伟大的理想
胡大白先生是一个有大理想的人。大理想又使她总能比其他人想得更长远。1988年,也就是创办培训班仅仅四年,胡大白先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提出:“我们应该创办一所符合社会需要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特色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不要说社会人士,就连与她一同办学、共同奋斗的同仁们都认为她的想法是天方夜谈。参加这次领导班子会议的9位校领导中,有4位老同志当场站起来强烈反对,甚至有人提出辞职。
胡大白先生并没有因大家不理解而退却,更没有因为有人辞职而感到理想破灭了。她在明确了建立全日制大学的目标后,及时提出学校发展应坚持“三个转移”的战略思想,即:办学形式从以业余制为主向全日制为主转移;生源从以城市为主向以农村为主转移;专业设置从以外经商贸类为主向与外经商贸、工程技术并举为主转移。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大白先生和她的同仁们的努力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响应。1994年,黄河科技学院等民办高校获得普通专科高校办学资格。改制成功后,大家的喜悦与兴奋还没有完全褪却,胡大白先生又想人之所未想,提出要升办本科的目标。她跟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后,学校领导班子多数人认为这基本上没有可能,即使有,也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而且,学校刚刚申办普通本科教育资格成功,各方面都需要完善,需要休养生息。但胡大白先生不这样看,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说:“我们批了专科是不是就到头了?要不要再提升层次?如果要的话,现在就得制定规划,扎实推进。我们办学,既要完成眼前的工作,也要制定长远的目标,要从完成眼前工作入手,努力向长远目标前进,这才是长久之计。专科批准了,大家应该高兴,可是高兴的同时也容易失去目标和方向,高兴一段时间是可以的,一直这么高兴下去可就要坏事了。我认为,现在提出升本,很有必要。”
我相信,胡大白先生不只是看到了黄河科技学院发展的需要,而是看到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更看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2000年,黄河科技学院成功获得普通本科高校办学资格,成为中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0年升本成功可能有偶然性,但它是必然中的偶然,因为中国需要民办本科高校。
学校升本后,胡大白先生没有停下奋斗和追求的脚步。在本科办学中,黄河科技学院一直走在民办高校前列,引领民办高校发展潮流。这与胡大白先生冷静的头脑、远大的理想分不开。她对黄河科技学院本科办学有自己独到的战略定位,她认为:“我们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定位和制定发展规划中坚持三项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三项原则’是:瞄准一线,适应需求;标新立异,切忌趋同;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三个关系’是: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全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变动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与此同时,她还不失时机地对办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即创出特色,打造“两个拳头”“三个亮点”。所谓“创出特色”,就是满足社会对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力发展工科,形成工科为主的发展特色;兼顾其它学科,办好经济类、外语类、艺术类、体育类各专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谓“两个拳头”,即重点发展工程技术与外、经、商贸两类学科专业。所谓“三个亮点”,即体、音、美(艺术)相结合。她还提出学校要坚持“远学清华,近学郑大”的办学思路。学习清华和郑大并不是她全部的办学思路,她是理智的,她清晰地认识到,应该学习公办大学的办学方法和成功的经验,但是照搬不了。民办学校没有生均经费,没有教师编制,但是,这些不妨碍学习公办大学的好思想,好经验,这能使办学少走弯路。她还认识到,应该借鉴世界先进大学的经验,学习他们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突出的亮点,也汲取他们的失误教训。由于国情不同,我们没有世界上先进的私立大学办学的物质基础,没有他们广泛的社会捐赠,但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制度和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和考生,还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正因为有胡大白先生的远见卓识和伟大理想,黄河科技学院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发展之路。
概而言之,从举办培训班到获得普通专科教育资格,再到获得普通本科教育资格,且一直稳居民办高校领头雁行列,黄河科技学院的每一步发展和成功与胡大白先生“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的伟大理想不无关系。
三、顽强的意志
教育家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胡大白先生的意志是精钢铸就的。王建庄教授对胡大白先生的人生遭遇有客观的描述:“胡大白遭遇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和磨难,但是每一次都没有把她打垮。”这是事实。胡大白先生所遭受的磨难超出了常人所能忍耐的限度。
1981年,在公务出差的一次事故中,胡大白先生全身重度烧伤。这样的事故足以击垮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更何况一位女性。胡大白先生在医院病床上诊治的三年里,没有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坚定了重振精神、再塑人生的勇气和决心,表现出超常的意志品质。
胡大白先生出院不久,便开始了她新的人生探路。用今天的话来讲,举办自学考试辅导班是一种创业,但在当时,是旁门左道,并不为人们所理解,更不会为人所羡慕。胡大白先生从公办大学的教师身份,转变成为社会培训班的办学者,这一选择,既是胡大白先生对职业发展的冒险探索,更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的涅槃重生。没有无畏的意志品质不易做到,更不可能坚持和坚守。
从办培训班到创建黄河科技大学,从黄河科技学院取得普通专科教育资格到黄河科技学院取得普通本科教育资格并成为民办高校的名校,胡大白先生的信念和智慧发挥了关键作用,支撑她一路前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办学条件困难和体制机制障碍的,还有她不屈不饶的意志品质。实际上,任何一个困难和障碍面前,只要她的意志稍有动摇,黄河科技学院都不可能有今天的办学局面。
2023年12月13日,在黄河科技学院发展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候,学校年轻的主政者、胡大白先生事业的继任人、她的爱女杨雪梅校长突然去世。胡大白先生悲痛欲绝,但没有倒下。14日上午,她主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诚恳要求大家顾全大局,维护好学校办学秩序。她以难以想象的意志强压悲痛,当众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平静地恳求大家:“天寒地冻,尽量不要惊动师生。”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意志力!
胡大白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强者,荣誉满身,广受尊敬和爱戴。在她平凡与不平凡交织的职业和人生经历中,她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前行的障碍,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价值。
四、博爱的品格
办教育是一项需要有爱且能无私付出的事业。胡大白先生平时给人一种平和文静,走路轻盈、说话和缓、不急不躁的印象。她生活简朴,办公室和家里没有奢华的家具和设备,老旧的陈设代表了她恬淡的生活追求。据王建庄透露:“胡大白的办公室不大,只有一张办公桌,一组老旧沙发和几把座椅,剩下的就是一溜靠墙的书架和上面的书。……董事长的办公室没有先进的热水器什么的,用的依然是三十多年前流行的暖水瓶,就是那种到进开水塞进木塞盖上盖子保温的那种。董事长至今住在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院内的老旧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内,客厅面积估计不到二十平方米。”就是在这种温婉恬静的外表下,她心怀天下,在无我中有为,以博大的胸怀兼济天下,为弱势人群撑起一片蓝天,走出了恢弘大气的人生格局。
1984年,她身体状况稍好一点,便迈出了人生一大步,由一个“公家的人”变成了“民办人”。这是她靓丽人生的新起点,就是这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步,她将自己的命运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不论是举办培训班,还是办黄河科技学院,她帮助无数上不了公办高校的学子圆了大学梦,使他们能够成就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在她看来:“作为中国第一所民办本科大学创始人,我感到责任很大。如果将来学校垮了,并不是简单的一所学校垮了,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中国民办教育不行。”据统计,2023年全国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72万所,在学人数4939.53万人,其中,民办高校789所,在学人数994.38万人。民办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27.96%,民办高校在学人数占全国普通高校在学总人数32.98%。如果民办教育不行,数以百万、千万记的莘莘学子可能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而且毫无疑问将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胡大白先生不仅用自己的力量为高考低分考生创造就学机会,而且将自己的爱心融进了黄河科技学院的宗旨,使学校充满温馨,温暖了无数处于困境中的学子。王延梅、王春芳、耿继涛,身高不足1.3米的仝瑞霞、患小儿麻痹症的张明州、终生离不开轮椅的刘淑慧等400多名残疾青年在黄河科技学院圆了大学梦,学到了一技之长,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之路。黄河科技学院与郑州市妇联联合创办“郑州市下岗女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举办“郑州市下岗女工培训班”,免费培训下岗女工,为其再就业助一臂之力。黄河科技学院免费接收云南丽江地震灾区3名学生来校就读,胡大白先生亲自到火车站迎接。黄河科技学院免费接收洪涝重灾区湖北荆州等地的14名学生,校园成为他们《温暖的新家》。黄河科技学院成立“省会外来务工妹培训基地”,开办“打工妹之家”,提供短期培训、法律咨询、图书阅览、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服务。黄河科技学院成立民族预科部,开展民族预科生教育。举办新疆班、西藏班。这些事情都不是黄河科技学院非做不可的事情,学校能够做到,而且乐此不疲,胡大白先生博大的爱心是学校行动的指引。
黄河科技学院办学40年,培养了30多万学子,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它社会声誉卓著,在民办高校各类排名评估中,都名列前茅,受到广泛认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将它的发展史作为教学案例,表明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与发展得到国际认可和推崇。
黄河科技学院建校40周年是波澜壮阔的40年,是成就卓著的40年,是彪炳史册的40年。黄河科技学院发展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它是学校继往开来、建成一流应用科技大学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毫无疑问,黄河科技学院取得的办学成就与胡大白先生息息相关。
可以说,没有胡大白先生,就没有黄河科技学院。
胡大白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是新时代中国民办教育理论源泉,更是黄河科技学院的精神支柱。研究和弘扬胡大白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不仅能够明确认识中国民办教育从哪里来,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指引民办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为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民办教育界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胡大白先生就是总书记指出的“一批教育家”中的一个。
(感谢王建庄教授为准备这份报告所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