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有我了》视频截图
“不管去哪儿你们都好好弄,这儿有我了。”视频中一个背着麻袋的农民,笑着看着孩子们,讲出这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这是马超群带着学生拍摄的原创舞蹈影片《这儿有我了》中最后的一幕。
视频一经发出迅速在各视频平台获得3000多万的浏览量,超130多万的点赞,众多网友留言:这是河南农民的故事,请让这个故事走出河南。
跳舞融入了他的生活
从初中开始,马超群就学习跳舞,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在如今32岁的他看来跳舞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
“很喜欢跳舞编舞,也有拍摄舞蹈视频的想法,毕业后就一直留在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当教师,开始尝试拍摄一些影片。”马超群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那时起,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了一群人的梦想。
2018年开始,他自编、自导,拍摄了8部舞蹈影片。马超群习惯从现实取材,将故事编成舞蹈,有讲述反校园霸凌的,有讲述英勇的志愿军的,有讲述顽强的劳动人民的。马超群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他想对孩子们说的话。
“我带着这群孩子排练拍摄,是想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就算现在还很模糊,但是终有一天他们回过头看会懂的。”马超群说。
从一个二手摄像机到专业的索尼相机,从校园里到黄河边,从几个孩子到几十个孩子,他这一拍就是6年。
灵感迸发的一瞬间,马超群就会即时地记录下来,挑选音乐,再到编排往往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为了排练舞蹈,孩子们每天下午4点左右放学后都会来到啦啦操厅排练2个小时。即便是寒暑假,参与演出的孩子也从不缺席。
“其实排练很辛苦,看我们的影片就知道,场景需要孩子们有时候在泥地里、黄河滩跳舞。但是家长们也都很支持。”马超群说,“我用影片讲了很多故事,这次我想致敬我的童年,讲一讲我们河南农村的故事。”
最朴实往往最能打动大众
《这儿有我了》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开篇的小男孩是金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何俊逸,他指着远方说:“你去这儿,你去那儿,但我还在这儿。”而在影片的最后,画面中站着一位老农民,他笑着看着镜头中逐渐远行的孩子们说:“中,不管去哪儿你们都好好弄,这儿有我了。”
从2024年6月底开始构思,7月正式拍摄,2025年1月22日正式发出,马超群用短短的3分半讲述了河南农民的故事。从背着锄头在玉米地里干活,到用黄河水灌溉田地,再到丰收时的喜悦,他带着孩子们用舞蹈展现了一个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观众。
“我记忆最深的一幕是一个女孩找不到手中的麦子,在焦急地寻找,后来一群孩子将手中的麦子捧给她。我想说的是,每当有大灾大难,朴实的河南人坚守着国家的粮食底线,为灾区助力献上我们的粮食。但是每当河南有难,全国各地也会向我们伸出援手,这是一个有关大爱的场景。”马超群说。
视频一经发出收到点赞无数。不少网友留言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没想到反响这么好。”马超群说,“也许最朴实的,往往最能打动大众吧。”
谨以此片致敬最平凡的劳动者
拍摄的那天下了一场暴雨,黄河滩边变得泥泞不堪。但是这群孩子没有一个人放弃,都坚持了下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询问孩子们,是否真正能够理解影片中所讲述的有关农民和黄土的故事。小学六年级的马柏然说,在他的记忆中,农民是朴实勤恳的。“我们只是在玉米田里拍摄了两天,就已经觉得辛苦了,可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
谈及未来,刚小学毕业的马一冉笑着说,刚入学时她非常抗拒妈妈将她送到啦啦操社团,她觉得马老师排练的时候很严厉,但是后来所有的孩子都和马老师成了朋友,现在她的梦想是成为啦啦操老师,延续马老师的路。
“这儿有我了”这句话不仅仅是农民说给走出麦田的孩子们,也是马超群对这群孩子们最深切的祝福。
“守着黄土、守着田地、守着老家是老一辈河南人最朴实的愿望。但是每一个从河南走出去的人,也在各行各业彰显着他们的作用,他们也是英雄,所以谨以此片致敬各行各业最平凡的劳动者。”马超群说。(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苏梓晴 实习生 戚奥洁 王驰豫)